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,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、实施者和指导者。我校围绕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、职业化建设,通过项目研究、学习培训、主题实践等形式,聚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、医学生“实践育人”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、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和感恩励志教育,于2020年至2021年组建了4个辅导员工作室。辅导员老师们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,把握时代特征,聚焦学生成长,深入学习交流,积极创新探索,努力将辅导员工作室打造成为辅导员“学思践悟”的新平台,将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、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。

(表1: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情况表)
学校积极构建“学校授权立项、辅导员申请、学工支部申报、辅导员建设运行、学校考核评价”的“五阶段”培育链。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制定了《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》、《辅导员工作室考核办法》等规章制度。学校结合辅导员工作室主题,确定辅导员工作室牵头支部或部门,牵头支部或部门制定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具体方案,辅导员工作室由学生工作处和所在学工支部或部门共同管理。

图1:天津教育报2021年对我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进行报道
加强学习,筑牢理论根基
依托辅导员工作室,由负责人组织辅导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,内容包括思政教育文件导学、学生资助政策宣讲、与学生谈心谈话技巧、班级工作宣传策略、“双高”建设与职教文件导读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等。辅导员学习交流常态化,辅导员工作室成为“学”的主阵地。

图2: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开展集体学习

图3:辅导员工作室组织辅导员进行理论知识测试
勤于思考,提升研究水平
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工作室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定期进行交流分享,结合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解读、班级工作典型案例分析、典型学生案例研讨、其他院校学生工作经验介绍等,引导辅导员主动思考,主动研究,2020年至2021年辅导员牵头或参与的市级以上思政教育课题共有4项,发表论文7篇,辅导员工作室成为“思”的催化剂。


图4: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工作案例分析活动
实践体验,促进知行合一
辅导员工作室定期组织辅导员、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,为辅导员提供了“学中做”、“做中学”的途径。辅导员走进电影院,观看优秀辅导员事迹影片《守望青春》,通过观影活动思考辅导员的价值。辅导员与学生共同走进博物馆、医院、社区、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,扩充理论知识,促进“知行合一”,辅导员工作室成为“践”的大舞台。

图5:辅导员工作室开展主题观影活动

图6:辅导员工作室开展“实践行”活动获得市级先进集体标兵

图7: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师生参观劳动教育展览

图8: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少数民族师生参观博物馆
厚积薄发,加深职业感悟
通过参与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,辅导员自身加强了学习,对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深入的思考,师生共同体验了实践活动,在一系列的学、思、践的过程中,收获理论知识,更收获工作感悟。通过不断的反思,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、方法,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升。2021年祝利轻、罗丹被评为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。

图9: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--祝利轻参加交流活动
通过近两年的建设,辅导员工作室正在成为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抓手、辅导员自我成长的新路径、辅导员“学思践悟”的新平台,学生和家长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,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,正朝着专业化、职业化的方向勇毅前行。